
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中文期刊】 曾绮娴 熊长明 柳志红 赵智慧 罗勤 倪新海 何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98卷5期 377-379页 被引0次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右心血栓(right heart thrombosis,RHT)是指深静脉血栓脱落过程中滞留在右心房、室或右心房室原位血栓形成,多数RHT患者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RH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尽管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治疗方式(抗凝、溶栓、外科血栓清除术)并未形成共识[1].当APE合并RHT时,后者的存在往往会影响医生对APE治疗方式的决策.本研究总结分析了阜外医院近年来收治RHT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表现及治疗转归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32卷5期 436-441页 被引7次 ISTICPKUCSCD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检测手段; 诊断策略;
【中文期刊】 奚群英 柳志红 赵智慧 顾晴 罗勤 马秀平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169-173页 被引2次 ISTIC
【摘要】 目的:明确老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的变化。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阜外医院肺血管病房住院的57名CTEPH患者行CPET。按年龄是否≥60岁分为老年组(19例)和青年组(38例)。结果两组间性别、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史的概率、接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概率、基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计算的肺血管阻塞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CTEPH患者运动心率反应减慢,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下降,峰值分钟通气量(VE@峰值)、峰值潮气量(VT@峰值)更低,峰值氧脉搏(VO2/HR@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率增高,无氧阈(AT)时的生理死腔通气与潮气量比值(VD/VT)增高,峰值时的潮气末氧分压更低。结论老年CTEPH患者有特殊的CPET表现。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老年人;
【中文期刊】 顾晴 熊长明 柳志红 何建国 赵智慧 倪新海 罗勤 程显声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95卷2期 120-122页 被引10次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收治的2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4~ 65岁,平均(36.2±14.2)岁;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54.5%),结缔组织病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4例(63.6%)和贝赫切特综合征4例(18.2%)所占比例较多.胸闷、心悸20例(90.9%),肢体肿胀10例(45.5%)等血栓表现为常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1例(50.0%),C反应蛋白升高8例(36.4%)和自身抗体异常15例(68.2%).肺动脉病变可表现为狭窄闭塞和瘤样扩张.18例(81.8%)合并肺动脉高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72±20)mmHg(1 mmHg =0.133 kPa),其中3例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与肺动脉血栓血管受累范围不匹配.18例因缺乏典型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和临床医师缺乏诊断意识致入院前漏诊结缔组织病,漏诊率81.8%;3例(13.6%)因临床医师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确诊时间中位数是12个月.结论 结缔组织病可以血栓表现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因缺乏典型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而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中文期刊】 奚群英 柳志红 赵智慧 顾晴 罗勤 马秀平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165-168页 被引2次 ISTIC
【摘要】 目的:以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接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后运动能力有无改善。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阜外医院心内科肺血管病房住院的14例CTEPH患者,接受肺动脉靶向药物治疗3~12个月,治疗前后均进行CPET评估其运动能力。结果 CTEPH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3~12个月后峰值氧耗量和氧脉搏均有明显改善(P<0.05);潮气末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增加(P<0.001);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2)斜率及VE/VCO2最低值均显著下降(P<0.05)。但世界卫生组织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其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PET是评估CTEPH患者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后运动耐力的良好工具。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治疗;
【中文期刊】 胡恩慈 柳志红 何建国 倪新海 顾晴 赵智慧 杨涛 郑亚国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7期 513-516页 被引3次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钙离子拮抗剂使用情况及生存状况,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
方法:连续纳入进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6例,其中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23例为阳性组,阴性患者133例为阴性组。对23例阳性患者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其用药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模型对阳性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156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13例,男女比例是1:2.6。其中,阳性组23例,占总人数14.7%。阳性组平均随访时间是(50.9±3.8)个月,有13例患者坚持服用地尔硫,平均用量是(277±108)mg/d,(范围90~450 mg/d),3例坚持服用氨氯地平,用量分别为15 mg/d、7.5 mg/d、7.5 mg/d。阳性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1.3%,86.6%,以及79.9%。阳性组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较阴性组低(P均为0.001),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阴性组(P=0.009)。阳性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较阴性组低(P=0.001)。
结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比例较低,阳性患者1、3、5年的生存率高于预测生存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血清学指标NT-pro BNP好于阴性患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年1期 31-35页 被引22次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CT主肺动脉直径(dPA)和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69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肺动脉计算机断层造影成像(CTA),测量dPA和升主动脉直径,计算rPA,同时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PA和rPA和mPAP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dPA和rPA 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42例患者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其余27例证实没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分别为(36.8±7.0)mm和1.41±0.29,较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明显增加(P=0.000)。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dPA 与 mPAP呈轻度相关(r=0.283,P=0.000),r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478,P=0.000)。以dPA 30 mm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0.8%,特异度66.7%;以rPA 1.0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4.3%,特异度55.6%。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与肺动脉平均压轻度相关;dPA>30 mm和rPA>1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上协助预测肺动脉高压。
【关键词】 高血压,肺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Hypertension,pulmonary;